05
2012/09
車企全球座次中國定
如果說23年前押寶中國市場像是一場賭博,那么時任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掌門人的卡爾·哈恩博士無疑是最大的贏家。
如今,在中國市場的不斷“發酵”之下,這家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已躍升為全球第二大汽車集團。
當美國、歐洲等老牌傳統汽車市場提振乏力,當大批手握現金的中國消費者扎堆到4S店提車,越來越多的汽車巨頭意識到把握中國市場節奏的重要性。
在很大程度上,中國已經決定了那些汽車巨頭們的未來。
數據顯示,在全球排名前五的車企中,中國是通用汽車、大眾汽車、日產雷諾和現代起亞四家企業的全球第一大市場。
業界普遍認為,通用汽車之所以能夠重新奪回全球車市“老大”的桂冠,占通用汽車全部銷量將近三成的中國業務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
不僅在大眾類汽車消費市場,中國市場潛力無限,在高級奢侈品汽車市場中,中國的消費實力也不可小覷。
在剛剛結束的底特律車展上,賓利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迪海默預測,今年,中國有望超過美國,成為賓利最大的銷售市場。
更為高端、小眾的瑪莎拉蒂去年在中國實現了將近翻倍的業績增長,共向中國用戶交付新車780輛。由此,中國已成為瑪莎拉蒂全球第二大市場以及亞洲第一大市場。
反觀去年全球排名大幅下滑的豐田汽車,其在中國的兩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、廣汽豐田勉強高于行業增長,累計只有88萬輛的銷量,并沒有完成全年預定的目標,“不給力”的中國市場拖累了流年不利的豐田。
奧迪管理董事會董事史博科公開表示,正因為中國市場的出色表現,奧迪全球去年每個季度都能夠盈利,“這為我們贏得空間,而這種空間正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所失去的。”
奧迪成功利用中國市場作為支點,將幾年前需要仰視的老牌豪華車品牌奔馳挑落馬下,這種行為嚴重刺激了寶馬、奔馳等豪華車制造商。
全球汽車廠商正把中國市場看作生命線,但如何從這個“現金奶牛”身上獲得更大利潤,仍需要足夠的智慧。
著名外資專家、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坦言,汽車作為通用性極高的產品,卻并不是一個車型走遍全球都適宜的。一款汽車,設計再合理、質量再超卓,也有與本地市場的消費習慣、消費環境相適應的問題。
縱觀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,不乏“起大早,趕晚集”的跨國車企。法國標致汽車與廣汽合資的短暫姻緣、菲亞特與南汽的恩怨糾葛等案例,都說明中國市場并非完全的內生式市場,仍需要外方對合作伙伴、中國消費者特性等有充分的了解以及尊重。
文件下載:
上一頁
下一頁